美國互聯網裁員到底什么情況?現在轉碼還香嗎?
指南者留學 胡圖圖
2022年12月01日
閱讀量:1308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放出裁員的消息,同學們也非常關注,畢竟這直接關乎轉碼去美國做碼農還能不能年薪百萬!</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與其道聽途說,不如聽點一手消息!</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指南君特意聯系了我們在美國亞馬遜就職的mentor——Iris學姐,聽聽她帶來的美國裁員真實情況。</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span class="h1">指南者留學Mentor——Iris學姐</span></strong><br />美國亞馬遜公司在職<br />杜克大學電子工程碩士(軟件工程方向)</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span class="h1">Q1:裁員的具體情況怎么樣?</span></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這里我主要了解到的就是我們公司亞馬遜的情況。我們公司今年已經在11月中旬進行過一波裁員了,主要是針對<strong>智能家居</strong>相關的一整個板塊。</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感覺這波的裁員主要針對的不是個人,而是公司里一些不怎么賺錢或者發展有明顯瓶頸的部門。這類部門的裁員可能有的組會直接被要求裁掉30%-40%甚至更多,這種程度的話其實就和大家本身的能力關系不大了,新員工和老員工甚至中層都有可能被裁。</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不過這波裁員之后我們就收到了一封CEO的公開信,大意就是說今年的裁員已經結束了,不過公司還在進一步評估,到明年初會有更清楚的情況出來。信里表示“可能有一些部門會進行進一步的調整”,不過提到的部門范圍很大,比如只是提到零售部門,但其下有幾萬人,具體哪些組可能受影響都沒有提到。</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自己的話目前沒有受到什么影響。</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span class="h1">Q2:如何看待這一波裁員現象?</span></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其實對于這一波的裁員,我心里是有一個預警的,因為<strong>前兩年美國這邊的互聯網公司真的太熱了</strong>,各家都在瘋狂擴招,股市是也非常好。尤其是去年中到今年中這一年,我感覺各家真的都一下子發了太多的offer,并且錄取的門檻降低得也很明顯,在“招人”上水份還是很大的。</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除了招人過多以外,給新員工的薪水也高得非??鋸?lt;/strong>,工資倒掛現象嚴重,甚至新招進來的L4的工資比公司本來L5的員工還要高一截,這肯定是不太正常的。</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那市場瘋狂之后勢必會迎來回落,尤其是今年經濟下行,公司利潤增長不足的時候,很多公司就會考慮通過裁員降低人力成本。那這些<strong>拿著高薪、但業務能力不夠強的新人肯定就是最容易被裁掉的</strong>,比如我知道的就有才入職2個月就被裁的。</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不過我感覺大家這波對互聯網公司裁員其實也有一些“過度關注”了,因為目前在美國其實真正受裁員影響大的是銷售、人力崗位,包括產品經理,比如馬斯克就說要裁掉80%的manager,實現扁平化管理,但這些行業受到外界關注的程度就遠不如CS崗位,才會讓大家誤認為美國CS崗位“都被裁了”。<strong>其實就目前而言,科技崗受到的影響反而是相對小的。</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另外一方面就是<strong>目前的經濟情況和裁員也不局限于美國,其實國內就業市場的情況也是一樣的</strong>。不過我感覺就像經濟本身有周期,行業本身也是有周期性的,就是我們通俗所說的“大小年”,去年招多了那今年可能就不招了,今年不招了人不夠了也許明年又會大規模招人,其實早在疫情之前也是有過這種情況的。</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因此,希望大家還是可以嘗試用平常心去看待這件事,同時有好的工作機會的話在當前形勢下還是要盡早先把offer拿到手,尤其是對于在美國就業的同學,如果沒有“身份”就遭遇裁員,平均只有4個月的時間找新工作,還是比較緊張的。</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span class="h1">Q3:有什么方法盡量避免被裁員嗎?</span></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一肯定是先保證我們自己<strong>在技能方面是合格的</strong>,并且一直在進步。如果可以做到「<strong>在這一塊業務上沒有人比我更懂</strong>」,并且「這快業務不是輕易能夠被拋棄的」,那你就是會被需要的,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在這里“養老”了。</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這里也提醒大家將來不管是在哪個公司哪個行業,都要經常自省一下,看看自己容不容易被別人替代,尤其是被更年輕或更便宜的人替代。</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另一點就是<strong>保持一定的危機意識</strong>。雖然我們剛剛才說到“養老”,不過美國畢竟不是一個養老國家,在現在的情況下也沒有哪個公司哪個崗位是真正可以“養老”的。大家在工作的時候除了手頭的task也可以多關注部門和板塊的業務發展,以及時捕捉到一些業務發展的問題。</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就比如亞馬遜在這次裁員中“遭殃”的智能板塊,其實這幾年都不算有一個大的突破,但招聘時候給到的package卻很多,而且大家平時的工作也比較清閑,這時候就很容易涼涼。</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但我同樣在亞馬遜另一個冷門組的朋友就提前意識到了問題,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轉到了別的組,目前就沒有受到裁員的影響。以及有在facebook的朋友提前溜去了美國另一家公司,這次也沒有被波及到(當然:跳槽需謹慎)。</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三是不管位于哪個行業,都要<strong>保持一定的行業敏銳度</strong>。不管是之前的k12,目前受到波及的互聯網行業,還是現在大火的新能源,大家都還是要保持敏銳度。行業真的完蛋了我們也沒辦法,但起碼可以早作打算。</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span class="h1">Q4:在美國做程序員也要加班嗎?</span></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們組總體還好,年底忙的時候可能偶爾會加一兩個小時或者on call,<strong>總體都是不加班的</strong>,并且因為疫情其實我這兩年也一直都是居家辦公的。不過即使這樣,亞馬遜在美國都已經被稱為“血汗工廠”了,可見在美國其他互聯網公司上班有多養老了。</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不過也不是說在美國工作就真的不卷了,這也是有取舍的。比如我們部門從entry level升到下一級平均要2-2.5年,但加班多的部門升職可能平均只要1-1.5年。</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另外對于加班這個事情,也可以看你自己的職業規劃是什么樣的。比如在亞馬遜大家一開始的職級都是L4,工作一段時間后基本上大家都能升到L5,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繼續升到L6。</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那如果你的目標是要升到L6,可能就要多努力一點,多做一些有影響力大的東西,多領導一些項目,那就是要多加班。但如果你的目標就是做一條躺平的咸魚,那就還是努力做到「在這一塊業務上沒有人比我更懂」就可以了,熟悉自己的工作之后一般也不會花太多時間了。</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span class="h1">Q5:還建議大家來美國學CS嗎?</span></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大家想來美國工作的話,肯定還是CS最好找工作的。</strong>除了<strong>薪水高、招人多</strong>以外,CS崗對于我們<strong>拿工簽、抽綠卡</strong>其實也都是更方便的。這點我覺得其實還挺重要的,因為我們在美國就業屬于外籍勞工,其他很多崗位可能都不會提供sponsor,這樣限制就會很多。</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所以其實我很多別的專業但修過一些CS課程的同學,最后也都找了CS的工作。像我自己本身就是在杜克讀的EE碩士,我們專業的同學留在美國工作的幾乎都是找了CS方面的工作。</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當然大家在考慮是否要留在美國的時候也不能只考慮工作,<strong>生活環境、家庭、本身在國內的條件</strong>等等都是要考慮的。就比如生活方面,美國大部分地方其實和國內比起來都挺無聊的,但如果你是平時比較享受悠閑生活的人,每天看看風景,和幾個家人朋友呆在一起就很滿足,那你就很適合來美國。那如果是很喜歡熱鬧,想下樓走幾步就有燒烤攤的人,呆在這里就會很痛苦了。</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總的來說我覺得不存在哪里的月亮就一定更圓,主要還是要大家自己權衡利弊,看在哪里生活會更開心。</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span class="h1">Q6:沒有編程基礎,可以轉碼找到工作嗎?</span></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家如果本科專業和CS差距比較大,想轉碼學CS的話,我建議<strong>先找一些網課去聽一聽</strong>,哪怕Python入門之類的。因為我自己在讀本科的時候身邊就有一些同學在選專業的時候沒有做太多了解就選了,結果進來之后才感覺「<strong>編程這活我真的干不了</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其實<strong>大部分人都不是學不會的問題,而是不喜歡</strong>,這個大家不去實際學一下是很難體會到的。如果真的不感興趣的話,真的還是不要折磨自己,太痛苦了……</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果本身不排斥編程并且努力學的話,我感覺大部分人都是能學明白的。尤其是本身就有一定基礎的話,之后找一些sde軟件開發方面的工作,其實還是<strong>相對好找并且可以勝任的</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不過美國CS好就業帶來的影響就是<strong>CS碩士的申請真的非常非常卷</strong>,前50學校的CS申請難度現在都很高了。大家硬卷名校CS碩士的話最后可能會慘遭失學,其實也可以考慮一些曲線救國的方法,比如<strong>申請電氣工程EE項目</strong>,入學后再多選修一些CS課程和做一些相關的項目,實現轉碼。</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這里還有一個tip,就是<strong>美國這邊的互聯網大廠在招聘的時候其實并不看重「學校排名」</strong>,這點和國內很不一樣。我自己之前也有在負責實習生的招聘,看到的很多都是U.S. News八九十甚至100+的的學校,但這對大家的求職并沒有什么影響。</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因此如果大家之后的職業規劃很明確就是留在美國找CS工作的話,其實不必太在意學校排名,可以更關注<strong>學校地理位置、課程匹配度、有沒有實習/項目</strong>之類的。但如果之后打算回國的話,學校排名就是更重要的考量因素。</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span class="h1">Q7:找實習/全職的流程是什么樣的?</span></strong></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找實習和全職(校招)的流程其實我感覺差不多,我自己之前<strong>負責過亞馬遜實習生的招聘面試</strong>,就主要給大家說一下實習的部分。</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負責的是技術面環節,在此前HR已經對大家的簡歷進行過篩選了,篩選的具體機制我也不清楚,不過各大公司如果采用機篩的話都是有一定算法的,需要大家<strong>簡歷里的一些關鍵詞能夠和公司要求匹配上</strong>。這里的關鍵詞主要會在課程和所做項目上,因此大家在簡歷中一定要把這2個部分寫得特別清楚。</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至于技術面方面,主要就是 <strong>behavior questions和代碼題</strong>2個部分,一共45分鐘,一般behavior questions 15分鐘,寫代碼30分鐘。</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寫代碼的部分我們會讓求職者把代碼寫在白板上,然后進行口頭解釋,我們這邊會提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其實主要<strong>考察的就是大家的編程基本功</strong>,所以哪怕不是學CS專業出身的,只要基本功扎實,也是可以的。</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另外在這個過程中,相比代碼的完整性和準確率,其實面試官<strong>更在意的是大家的思維能力</strong>。有時候哪怕面試者的代碼寫得不是非常完美,但如果他/她可以很清晰地表達出整個思考的過程和思路,讓我們能看到一步一步的思維步驟,那面試官可能也會傾向于給到通過。</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自己其實當時也是先用CPT在美國實習,然后通過實習拿到了return offer。和我直接找全職工作的同學相比,我感覺我這條路明顯順利太多了,也推薦給大家。尤其是目前形勢變化得還是比較快的,大家有機會實習一定要爭取<strong>先拿到return offer</strong>。畢竟畢業后如果手頭一個offer都沒有,還要面臨身份問題,那真的會很焦慮。</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關于美國CS/EE申請和求職的其他問題,大家也可以進一步掃碼咨詢。</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img 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left: auto; margin-right: auto;" src="https://info.compassedu.hk/sucai/content/1669865827472/1669865827472.png" width="750" height="340" /></p>